文/維尼哥哥

 

一般小朋友聽到數學總是一個頭兩個大,似乎不喜歡或是害怕數學的人往往佔了多數。不過數學對於就讀台北市國語實小五年級的徐育(讀為ㄌ一ㄤˊ)來說,卻是一個充滿樂趣與挑戰,並帶給自己莫大成就感的好朋友喔!

從很小開始,育就和數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剛開始認識數字以後,只要和媽媽上街看見數字,便會習慣性地唸出來,尤其到了公車停靠區,育?一定要把所有站牌上的公車號碼全唸完才肯離去。

或許是育從小就展現出對數字的興趣,爸媽也會找機會引導他在數學領域的發展。比方學習加法的時候,爸爸就和育玩撲克牌「二十一點」,而且告訴他得學會自己累加點數,不然就不陪他玩了,育為了「玩」果然很快就把加法的運算練得滾瓜爛熟。

還有在空間概念方面,育也顯現出早熟的認知。三歲的時候,媽媽畫了一個積木堆疊的小塔(如右圖),問育一共有多少積木。他想了一下便答出正確答案「八個」。「因為下層和中層的裡頭都各躲了一個,不然最上面一個會掉下來。」育說明自己的理由。而這也顯示出他在很小的時候便從二度平面的直觀判斷提升到三度空間抽象思考,著實不容易。

不過說到這兒,大家也許認為育只是在數學上比較有天份而已。其實不然,就像愛迪生說自己是「一分天才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而育在數學上的強烈好奇心與挑戰慾,也才是他最讓人佩服的地方。

一般小朋友學了一樣新的運算方法或解題技巧之後,通常只要能順利做完功課或試卷,也就是說能應付既定存在的一般問題,便心滿意足了。不過育是個數學挑戰者,怎麼會這麼輕易就「放數學一馬」呢?每當學了新東西,熟練方法之後,育總會不斷自己出題,試著去驗證方法的可信度與通用性。媽媽便說,當初育剛學會除法的時候,就一直出題給自己練習,還相當樂在其中呢!

還有一次育從書上學會了「移位遊戲」(如下圖,將兩邊的棋子對調:可走一步到隔壁的空格,或跳過一子到空格中)的移位規律,也是同樣地自行變化出題,以測試這個解題技巧是不是適用於所有狀況,因此,他除了不斷增加兩邊棋子的數目之外,還給自己出了「兩邊棋子數不一樣多」的難題,這種挑戰並超越自我的精神,連大人都值得學習。

 

另外,育也不墨守成規,綁手綁腳,他會在學校學習的內容與方法之外,相當直覺且正確地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思考邏輯與解題方法。像有一次數學老師出了一道課外的動腦問題:假設某種水草在池塘中的繁殖速度,每天會增為兩倍,已知第一天丟入一棵水草後,第二十八天剛好長滿整個池塘,那麼,如果第一天就丟入四棵水草,請問第幾天會長滿整個池塘?

碰到這個以前未曾接觸過的問題並不驚慌,而是開始列表找規律性:

天數

第一天丟入一棵
的水草總數

第一天丟入四棵
的水草總數

1

1

4

2

2

8

3

4

16

4

8

32

5

16

64

6

32

128

 

從表中很快就發現:如果第一天丟入一棵水草,在第n天時的水草總量,剛好等於第一天丟入四棵水草的狀況下,往前算兩天(也就是第n-2天)的水草總量。因此,把第二十八天往前算兩天,就得到答案「第二十六天」。

就因為育一直把數學視作一種充滿挑戰性的遊戲,而不是一門乏味無趣的科目,所以他才能一直優游其中,著迷於數學的魅力,並從中得到自我肯定與成就感。

我想,從育的例子,可以給所有的大、小朋友一個啟發:任何學科其實都不難,只要心態正確,用「遊戲」的角度去切入,以「挑戰」的心情去面對,那麼原本讓人畏懼厭煩的科目,也會變得比電動玩具更具有吸引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