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太陽系的第十行星?─最新報導2004/04/01
我們地球所處的太陽系內,有所謂的「九大行星」,它們由內而外依序為水星、金星、我們腳底下的地球、以及最近很熱門的火星、再加上四顆巨大的氣體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與海王星,還有那個小不點冥王星,就形成除了恆星太陽外,號稱九「大」行星的太陽系主體結構。

平時我們在作人處事上,講究的是「十全十美」,以形容事物之完美無缺。自從1930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羅威爾天文台的湯博,利用攝星儀所拍攝的兩張照片,經過「閃爍比較器」比對而發現冥王星後,世人就認真地期待「歷史會不會再重映一次,而在冥王星外發現太陽系第十行星」。七十多年來,天文界人士以及一般社會大眾,一直引頸期盼,希望有個十全十美的喜訊由天而降,這個夢想在今年三月中旬「似乎」到了臨界點,因為我們在冥王星外,又發現了一顆新的行星,而有部份天文學家已開始稱其為「太陽系第十行星」。

去年的11月14日,美國太空總署所資助的一個小組,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布朗教授主持,結合了耶魯大學及夏威夷雙子星天文觀測站的成員,在距離地球一百二十九億公里外,新發現一個極其遙遠的天體,並且以愛斯基摩人傳說中的海洋女神為名,而稱其為「沙德娜」。在此小組發現了該天體後,位在地球軌道內運行的哈伯太空望遠鏡以及史皮策太空望遠鏡也都觀測到這位女神的倩影。

沙德娜在太陽系所處的位置稱為「庫伯帶」,天文學家相信其中有成千上萬眾多的星體,它們的體積多半很小,但也可能大到和冥王星一樣甚至超過。在以往,我們曾發現多個小於冥王星的星體,而此次所發現的,可說是自1930年所發現冥王星之後,迄今所發現最大繞日運行的星體。冥王星的直徑約為二千二百五十公里,而沙德娜的直徑約在一千二百九十公里至一千七百七十公里間,約為冥王星的四分之三,或者說是我們月球直徑的一半,由於考慮到觀測上的誤差,有的天文學家認為,它的直徑也有比冥王星還要大的可能。

沙德娜依循一個橢圓軌道圍繞著太陽運行,環繞一周所需的時間長遠一萬零五百年,遠遠超過冥王星的248年,軌道最遠處距離太陽有一千三百五十億公里,這是地球與太陽距離一億五千萬公里的九百倍,或者你也可以說是九百個「天文單位」。如果有一天我們人類能登陸其上,在如此遙遠的地方看太陽,太陽將顯得極其渺小而如一星點,只需一枚大頭針就可將太陽完全遮住。由於距離太陽過於遙遠,天文學家相信它表面的溫度,終年不會高過攝氏負兩百四十度,而為太陽系最冰冷的星體。在過去,人類所知溫度最低的天體為航海家二號太空船,在1989年通過海王星崔頓衛星所測得的攝氏零下235度,由此可知這位女神所處的環境,是多麼的又遠、又暗、又冷,然而有一點是蠻幸運的,是她可能並非孤單地獨自一人繞日運行,因為或許有個小侍從倍伴著她!

布朗的研究小組透過靈敏觀測儀器所作細微的分析,認為沙德娜「可能」有個小衛星圍繞著她運行,這個小衛星呈現紅色,其紅的程度在太陽系所有的星體中,僅次於火星,有此「紅粉知己」相伴,沙德娜雖在一百多億公里外浪跡天涯,應該也是很幸福滴!!

在天文學家眼中,沙德娜的重要性在於它是第一個在庫伯帶內被發現,而且是處於正常軌道的天體,此外它還是1930年發現冥王星後近八十年來,所發現環繞太陽運行「最大的天體」,那麼它能奪下令人羨慕的「太陽系第十行星的后冠」而「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嗎?

我們腳底下的地球,其直徑有一萬二千七百公里,穩坐太陽系第三行星之寶座,然而直徑僅「二千二百五十公里」,還沒有我們衛星級月球的三千四百八十公里來得大,但也登上了「太陽系第九行星」的寶座,細想起來,實在是有點太「抬舉」它了,有那麼一點「小人得志」的味道。有些天文學家曾經表示:如果我們在今天發現冥王星的話,根本就不會考慮稱其為行星,甚至還有人提議將冥王星由「行星」拉下來而改成「越海王星天體」,但尊重傳統的保守派天文學家極力反對,認為發現冥王星的羅威爾天文台湯博已經去逝,而此種改變冥王星定位的措施極不尊重歷史,因此冥王星最後仍保有太陽系第九行星的榮銜,但也有了個重要的共識並作成了決定:未來所發現任何比冥王星還小的天體,將不會考慮給予行星的稱謂。即使有女神之尊的沙德娜,也不能逾此禁制,所以它不會成為太陽系第十行星,也不會改寫太陽系歷史,而真正改寫太陽系歷的第十行星,它必是個等待人們發現的「重量級大塊頭」──不必像地球那麼大,只要比冥王星大就可以啦!

 你還可以參閱陳老師曾經撰寫過的相關主題文章:

冥王星外的新天體(2002/11/05) 

搜尋太陽系第十行星(200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