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蝴蝶—行星狀星雲(2004/03/08)
晴朗的夜晚,我們觀察閃耀於天際的群星列宿,除了少數幾個如金星、火星、木星與土星等為太陽系內的行星,由於反射太陽的光而為我們所見外,其餘均為像我們太陽般,能自行發光、發熱的星體,我們則稱其為「恆星」,它遠在我們太陽系外,距離我們需以「光年」論計。

「恆」星並非永恆的,它與我們人類一樣,也有誕生、衰老、生病、死亡的過程,只是它比人類的壽命更為長久。例如我們的太陽可以活一百億年;即使比較短命的,例如天琴座的織女星,也可活到一千萬年。另外,當人衰老時,會變得體弱無力、精力衰退,但恆星死亡時,核心溫度卻會上昇,體積增大,甚至很有活力的產生漂亮而壯觀的「行星狀星雲」,它是如何的起源,與恆星的死亡有何關係?這都是當今天文物理上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我們的太陽目前已度過四十多億年的歲月,再過五十億年後,它核心的溫度會昇高,半徑則膨脹到一百倍,遮蓋住了大半個天空。那時在地球上看日出、日落,都需要好幾個小時,最後太陽的表面會觸及到地球的軌道,亮度則增加為數百至數千倍,地球上的萬物眾生都焚燒殆盡。此時太陽已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然後會產M27啞鈴星雲生一個比目前太陽系大五百倍的行星狀星雲。第一個所發現的行星狀星雲,為法國的梅西爾在1764年所發現的狐狸座的M27啞鈴星雲,由於外形為圓錐狀,故稱為行星狀星雲。目前所發現的行星狀星雲約有兩千個,每個行星狀星雲的中央都有一顆恆星,並且有條「對稱軸」,如果我們將對稱軸對摺,會發現兩面可以完全重疊。

第一個所發現的行星狀星雲,法國的梅西爾於1764年所發現狐狸座的M27啞鈴星雲

1956年,前蘇聯天文學家史洛斯基首先提出行星狀星雲的理論,他認為那是紅巨星將星體的外層拋出所致,留存下來的核心就成為行星狀星雲的中央星,然後它會再慢慢冷卻收縮,最後就演變成為白矮星

被譽為星空中蝴蝶的行星狀星雲有多種形狀,除了漂亮的蝴蝶形外,還有圓形、橢圓形、雙環形等等,但是其基本結構都是相似的,那就是蝴蝶形。但是當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望去,就會看到不同的形狀。如果從蝴蝶的側面,也就是翅膀邊看去,就成了圓形,另外從45的斜角看去,則成了雙環形。

郭教授為了要解釋行星狀星雲的形成,就想到他在加拿大冬季時經常鏟雪,而提出所謂的「鏟雪」理論:通常恆星會發出一些較分散,每秒約為25公里的,但到了紅巨星階段時,表面就會吹著每秒高達2000公里的風,此時這很快的風,就會像鏟雪機一樣將前面較慢的風向前推,也就是很高速的恆星風,將早期也較慢的恆星風如鏟雪般的鏟過去,如此就造成固定形狀的行星狀星雲。這項假設,後來得到「國際紫外線探測者」衛星的確認,發現行星狀星雲內,的確有速度很快的恆星風。此外,行星狀星雲外圍亮度較弱的光暈,還有紅巨星的恆星風含有大量稱為「星塵」的固體微粒,它能放出強烈的紅外線,以及當兩個恆星風相撞時,所產生極高溫的「泡沬」,由於其溫度高達數千萬度,因而會發出χ射線。這些理論,都一一得到證實,而且「鏟雪」理論,更成為行星狀星雲的基本理論。

北天最壯觀的寶瓶座行星狀星雲

紅巨星表面所吹強烈的恆星風,亦解決了天文上的另一難題。著名的美籍印度天文學家錢德拉塞卡,在1930年曾推論出白矮星的質量上限,不會超過太陽質量的1.4倍,如超過1.4倍的話,則會成為超新星。依此理論我們銀河系內應有許多的超新星,但在過去的一千年中,我們銀河系內只出現幾次超新星,銀河系內平均每年有一顆恆星死亡,這顯示只有極少部份的恆星成為超新星,那麼其它的恆星如何逃過這個劫難呢?

答案就是紅巨星表面強烈的恆星風,這些恆星風每秒可拋出600萬億噸的質量,如此強烈而持續不停的恆星風,在數萬年內便可將恆星「瘦身」減掉一大半。也就是一顆原為太陽質量八倍的恆星,經恆星風吹了數十萬年後,質量就會減低至太陽的1.4倍內,因而無法成為超新星。目前已知大約有95%的恆星,其質量都小於太陽的8倍,所以它們都會經過行星狀星雲而成為溫和的白矮星,如此中子星與黑洞才沒有想像的那樣多。

行星狀星雲的氣體溫度約為攝氏一萬度,中央星的溫度更高而為攝氏三萬度至二十五萬度,但由於行星狀星雲中的氣體密度極低,如果你身處行星狀星雲中,決不會感到萬度的高溫,只會受遙遠中央星的輻射,而覺得僅是零下150的低溫。許多行星狀星雲的中央星由於溫度太高,所發出的光基本上全為紫外線,雖然能量高,但可見光的範圍卻很小,甚至很難看到。這些紫外線被外圍的氣體阻擋,紫外線的能量被氣體吸收,而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可見光,這就成了我們通常所見,行星狀星雲絢麗色彩的來源。

後記:

「星空蝴蝶行星狀星雲」,為目前擔任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所籌備處主任的郭新教授,在2004年2月28日應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與台北市天文協會的邀所作之演講。郭教授原籍香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主要專長為恆星演進、恆星風以及行星狀星雲。三十多年來,他利用世界最先進的光學及電波望遠鏡作觀測研究,而有許多重大發現。郭教授並曾擔任國際天文聯合會行星狀星雲研究組之主席,為世界研究行星狀星雲頂尖之天文學家,著有「行星狀星雲的起源與演化」以及「星空蝴蝶」,均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