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宇宙」新論(2002/11/26)
我們太陽系中有包括地球在內的九大行星,而在我們太陽所屬的銀河系中,天文學家認為至少有二千億個同我們太陽一樣,能自行發光發熱的恆星,像這樣由千億個恆星所構成的銀河系,人類利用巨無霸級的天文望遠鏡巡天觀測、抽樣調查的結果,認為在其視程可及的宇宙半徑範圍內,大約有一千億個星系位在其中,最後討論到我們視為無限時間與空間結合的所謂宇宙,它是否並非我們原先所設想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天文學家最近提出有關宇宙最新的理論,那就是我們目前所處的宇宙並非唯一的,很可能為由多個宇宙所構成的「多重宇宙」,而我們僅是其中之一。

按照我們目前所認知的宇宙論,我們這個浩瀚的宇宙,是在一百四十億年前的一次「霹靂大爆炸」中誕生,這個無限能量的大爆炸,產生了時間、空間,並創造出無數個建構整個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最後在溫度逐漸降低、範圍逐漸擴大之下,我們這個浩瀚的宇宙終於誕生了,並逐漸演進到目前天文學家所觀測到的狀況。

然而按照「多重宇宙」的概念,我們目前所觀測到的宇宙邊緣雖然只有一百四十億光年之深,但這卻只是一連串大爆炸所造成的「無限大組合」的一小部份!因為宇宙在第一次大爆炸後,還發生持續不斷的大爆炸,因而形成無數個宇宙,這個新的想法、新的理論,有些天文學家認為可視為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古斯教授,在1980年所提出「膨脹論」的自然延伸,古斯教授當時根據近代粒子物理指出,我們這個宇宙在太初時,由於空間所具有的「反引力」而發生短暫的超級大爆炸,造成宇宙開始急劇膨脹,而這種膨脹只要一開始,就會無限制的重複,因而形成無數、眾多的宇宙。

在若干天文學家看來,宇宙之所以有今天如此的面貌,可說是一連串「巧合」的結果。七十年代初期,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曾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宇宙膨脹的速率和生命的存在有著密切的關係,宇宙膨脹如果太快的話,物質間的相互引力便不足以物質凝聚為星系和恆星,膨脹若是太慢的話,則萬有引力很快便會使膨脹「剎車」,所有的物質便會迅速相互接近,最後在「大壓縮」中毀滅,因此宇宙膨脹速率只要有微小的變化,我們目前所處的世界便不存在了。英國劍橋大學的天文物理學家卡特甚至認為這些所謂的巧合並非巧合,而是必然預設的條件,他因而構思出「人擇原理」的觀念基礎,這雖然引發粒子物理學界的微言,但也反映出多重宇宙概念的興起。

最初,當天文學家述說:我們的銀河系內有千億個恆星,而在我們宇宙內有千億個星系,一般人聽到這兩個天文數字,都深嘆宇宙何其之大!!星球何其之多!而以「不可思議、超出想像」來加以形容,但現在如果連我們認為是「獨一無二」的宇宙,也可能是「多重而無數」,意即我們這個宇宙外,還有其它眾多宇宙的話,那麼宇宙可說大的比我們所能想像到的還要更大、更廣。對於一般人而言,宇宙的浩瀚無涯令他們感到恐懼和不安,而人類的渺小令他們感到自卑和氣餒,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以人類如此渺小的身驅和有限的壽命,我們竟然能在運籌帷幄之中,探索百億光年以外的「天邊」,甚至推敲探討我們宇宙之外眾多宇宙的真象,我們不是應該感到驕傲與自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