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 魚 座

("畫鯨添足"的鯨魚座!!)

        十二月中旬,雖然天氣微寒,但夜晚在靜定的空氣中,所見星空卻另有股清新之美。晚上八、九點鐘左右,我們遙望天頂偏南之處,可見一「聽起來嚇人,看起來並不怎麼樣」的鯨魚座,這是因為雖然它是個從東到西,伸展達五十度的大星座,但由於缺少較亮麗稱頭的「明星」,在形狀上也無任何特徵之處,因此一般人很容易忽視這隻鯨魚的存在。

鯨魚座位在雙魚之南,大致與仙女飛馬平行,這條巨鯨,就是由海神發難,興風作浪的攻擊衣索匹亞王國,後來甚至還要吞掉仙女安德魯美達的怪獸,但在千鈞一髮之際,被英仙柏修斯手提蛇髮魔女梅杜莎的首級,在魔力下將它變為石鯨而沈入海底。在古星圖上,大都將其畫為不倫不類的怪獸,它的下半身呈魚狀,最特殊的是這條魚的上身居然還有兩隻腳,講起來還真有點「畫鯨添足」之嫌。鯨魚在西方雖然是兇惡的怪獸,然而在中國古代卻是豐稔的象徵,鯨魚的頭部為天囷,鯨魚的身軀則為天倉,都是天上儲藏五穀食的倉庫,這大概是當秋盡冬來,人們期望五榖豐收,米糧盡藏,因此才取這樣的名稱,預祝能有個可吃飽的冬天。

鯨魚座的α星僅為顆亮度三等的恆星,連同附近的小星組成一五邊形而為鯨魚的頭部,鯨魚座內最亮的則是β星,它位在鯨魚尾部,亮度二等,它雖然最亮,但並非最有名,談到鯨魚座內最「如雷灌耳」的,要算是位在γ星與ζ星之間的ο星了,因為它是第一顆被發現星光亮度會由亮而暗發生變化,也就是所謂的變星。

1596年8月13日子夜,一位荷蘭天文學家法布列錫斯,注意到鯨魚座的這顆星,比當時白羊座2.2等的α星還要亮,但奇怪的星兩個月後它竟然消失不見了,這是歷史上最初發現恆星的亮度會發生變化。到了1603年,一位德國天文學家拜爾在繪製星圖時又發現到它,此時它的亮度約為四等,而他們卻都沒發現該星有何異狀,直到1638年,另一位荷蘭天文學家傅西拉治才注意到這顆不尋常的恆星,有每隔一段時間就消失,然後再出現的「習慣」,又經過20多年後到了1660年,才正式將這顆星命名為「米拉」,在拉丁文中意為「不可思議、怪異」,它以332天為周期,當最亮的時候亮度為二等,約和小熊座的北極星一樣亮,但最暗時卻僅有十等,需要口徑六公分的望遠鏡才能看到,前後亮度竟然相差將近1600倍,真是「不可思議」,有夠「怪異」的!

鯨魚座的「米拉」亮度之所以會變化,因為它是顆我們心臟一樣,會膨脹、收縮而連續脈動的「紅巨星」--正邁向死亡之途的老年恆星。這類恆星由於本身的燃料即將耗盡,因此向內收縮的重力與向外膨脹的壓力失去原來的平衡,恆星的本體因而就一脹一縮,當它膨脹時由於有更多的面積來發光因而更亮,反之收縮時就會暗淡,這樣鯨魚座的「米拉」就成了顆會「我變、我變、我變變變」的變星

 

M77漩渦系的玉照! 龐大的電波望遠鏡!
鯨魚座內另一有意義的恆星,為鯨魚軀體上四邊形中的τ星,中名「天倉五」,有些天文學家認為這顆亮度三等,距離我們地球僅十二光年的恆星,在其周圍可能具有能發射無線電波訊號的文明,因此在1960年的五月至七月期間,利用美國亞維吉尼亞州國立電波天文觀測所直徑85呎的碟形天線,來接受其文明所發射的電波,最後雖然因無重大發現而宣告中止,但是卻開啟了「探究外星文明」的具體行動。雖然在當時的科學界,這被視為是「不正經」的活動,然而在四十年後,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天文學家普遍已相信在浩瀚的宇宙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整個銀河系內應有眾多類似目前地球的文明,有的甚至遠超過我們人類的科技,各位網友如有機會時,應深深的看一看鯨魚座的這顆天倉五---一顆最早被認為有外星文明存在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