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容易發胖的反式脂肪

文/李文生

一般西式速食中所含的反式脂肪(Trans Fat),就是人工氫化後的不飽和脂肪酸,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個不能輕忽的壞脂肪。美國醫學研究人員,以猴子做了六年的實驗,更發現即使攝取的熱量很低,但若食物中含有豐富的反式脂肪,體重還是會增加,而且主要集中在肚子上。

研究人員將猴子分為兩組,兩組所餵食的總熱量相同,都只能維持日常生活所需,以避免發胖,其中脂肪所提供的熱量佔了總熱量的35%。實驗組有8%的熱量來自於反式脂肪,相當於一個人一天吃了一份漢堡與薯條,控制組飲食則完全不含反式脂肪,改以單鏈不飽和脂肪酸取代,像是橄欖油。

雖然研究人員小心翼翼控制熱量,但結果還是令人驚訝。飲食含有反式脂肪的猴子體重增加了7.2%,控制組僅增加了1.8%;前者體重幾乎增加在肚子上,有些身體其他部位的脂肪也往肚子移動,肚子上的脂肪比後者多了30%。與肥胖相當有關的糖尿病,體重相差5%病情就有顯著的差別,可見7.2%並不是一個可以輕忽的數字。猴子的六年實驗相當於人類的二十年,若長期食用反式脂肪,對體重的影響將相當明顯,而肥胖往往是許多疾病的源頭。

丹麥規定食品含有2%以上的反式脂肪時,必需清楚標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自2006年1月起,即規定全美所有包裝食品,需明確標示反式脂肪的含量。台灣目前尚未明文規定食品業者需標示反式脂肪的含量,一般消費大眾對反式脂肪也不太了解,政府相關單位實在應該加緊腳步才行。

備註:動物油中的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酸,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植物油雖不含膽固醇、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卻容易氧化酸敗、不耐久炸,因此業者便在植物油加工的過程中,利用「氫化」的生產技術,製造出可以耐高溫、不易變質、保存更久,甚至轉為固態的油脂。如塗抹麵包、油炸用的油脂、烤酥油、人造奶油、奶精等。大家常吃的炸雞、薯條、鹹酥雞、油條、洋芋片、油炸速食麵,或小西點、餅乾、派、甜甜圈等,都經常使用這種反式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