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回收污水再生利用

文/李文生

面積不到700平方公里的新加坡,水資源相當缺乏,必須從鄰國馬來西亞買水,為避免供水危機,新加坡早在30年前便開始研發污水再利用技術,2003年2月起,淨化回收污水而得的「新生水」已正式上路,未來即使馬來西亞的供水停止,新加坡也能夠自給自足。

新生水的生產過程包括微過濾、逆滲透、和紫外線消毒三步驟:先過濾掉污水中的懸浮顆粒、細菌和原生動物囊孢,接著以高壓迫使前一步驟產生的濾液通過極小孔徑的半透膜,除去病毒、重金屬、已溶解的鹽類、化學物質等,最後再以紫外線殺菌,就得到了新生水。經過專家分析鑑定,確認了新生水在各項水質指標上都優於自來水,更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國際飲用水標準。

新加坡現有的三座新生水廠,每天可提供約92000立方公尺的新生水,主要供應如晶片製造廠、電子廠、能源發電廠、及商業大樓空調的冷卻用水。由於新生水的來源是日常生活使用後的污水,需要長期教育宣導來克服民眾的心理障礙,因此僅有小量的新生水注入蓄水池,和天然來源的水混合後送往自來水廠,經正常處理程序後成為飲用水,約佔全部飲用水的1%。新加坡的目標是在2011年將新生水佔飲用水比例提高到2.5%,非飲用水比例則提高到15%。

新加坡已全面建立污水下水道系統,第一座海水淡化廠也在2005年9月正式完工生產,平均每人每日用水量僅有162公升,還仍大力提倡與推動節約用水措施。而台灣每人每日用水量約290公升,污水下水道未全面建立,管線又有漏水問題,降雨不平均以及全球氣候異常的影響下,我們在水資源的永續利用方面,實在應該加快腳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