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鯊搬新家

文/橘子皮

鯨鯊,是全世界最大的魚類,體長可以達到18公尺以上。體形雖屬龐然大物,但卻和人們對於鯊魚嗜血的刻板印象完全相反,鯨鯊的性情溫和、行動緩慢、美感獨具,而且以濾食小魚、小蝦等浮游性生物為食,甚至還被漁民戲稱為「大憨鯊」(台語);更因為其肉質細白鮮美,得到「豆腐鯊」的美名,捕到鯨鯊的漁民將其送到漁市場高價出售,是一筆相關可觀的漁獲收入。

鯨鯊是全球性洄游的魚類,近年數量已大量減少;根據過往的調查,台灣在1995年中,一年可捕獲270尾,但到了1998年時卻減少到不滿50尾,再加上鯨鯊是種成長較慢、生育率不高的物種,目前鯨鯊的保育已成為國際間重要的課題之一。

今年三月,本島花蓮的七星潭魚場,捕獲一隻誤闖漁網的小鯨鯊,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積極展開籌畫將其搬運入館事宜,希望藉由人工的飼養及展示,普及人們對鯨鯊的了解與喜愛,然後進一步支持鯨鯊保育的工作。四月24日,相關人員經過16個小時又20分鐘的努力,小鯨鯊終於成功地搬入海生館大洋池的新家!

不只是教育展示,全球現正擴展一陣「賞鯨鯊旅遊」,從觀光的角度來看,「活」的鯨鯊為地方、國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遠比漁市場內一公斤三塊美金的「死」鯨鯊,更加地豐富、廣泛而且永續、持久。而從保育的角度來看,若能以觀光旅遊的方式來取代捕捉食用,再加以嚴格的管理、管制以避免傷害野生鯨鯊資源,才能顧全經濟、保育的「雙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