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賀爾蒙干擾動物行為

文/李文生

人類製造出各種化學物質使生活便利,但任何化學物質對生物體都可能造成影響。起初,我們只注意到有劇毒的化學物質,如吃了會死亡的砒霜,其次注意到慢毒性的化學物質,累積到某個程度的量才會出現症狀,如各種致癌物。最後,才發現環境中某些殘留的化學物質,會干擾生物體內正常的內分泌作用,影響動物的性器官發育、出現異常行為,長期下來,很可能使得動物族群數量減少,瀕臨絕種危機,這樣的化學物質,稱為『內分泌干擾物質』或是『環境賀爾蒙』。

目前已知的環境荷爾蒙,包括了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重金屬等。這些化學物質會改變動物的育兒、築巢、學習、覓食、躲避掠食者、活動力等行為。例如:蠑螈生長的環境若有某種少量的殺蟲劑,會使得牠們比較難嗅出異性的費洛蒙,降低交配的機率。從被 DDT污染的蛋孵化而成的公海鷗,傾向找公海鷗而非母海鷗交配,重金屬鉛也會影響海鷗的平衡感。

不同的化學物質劑量,會造成不同的影響。有時雖然測試出某種劑量可以安全使用,但殘留在環境中的少許劑量卻是危險的。政府、科學家、環保團體都很重視這個問題,除了持續調查台灣各地的污染狀況外,對已知有毒性的化學物質也進行管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盡量以天然的產品來取代化學製品,如用苦茶粉替代一般洗碗精,使用免洗劑的海綿清理浴廁等,不僅可減少環境污染,還能降低化學物質對我們的影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