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使稻米產量減少

文/李文生

太陽輻射出來的光線經地表反射後,會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氣體阻擋,不容易散失於大氣外,導致地球溫度年年增高,這現象就是大家熟知的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會造成南北極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降雨量減少、全球氣候變遷、整體農作物減產。溫度升高也容易增加腦炎、登革熱等疾病發生的機率。

溫室效應對夜晚溫度的影響遠大於白天,根據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記錄的當地氣象資料, 25 年來平均溫度升高了 0.7 °C ,白天最高溫每上升 0.35 °C ,夜晚最低溫度至少就增加了 1.1 °C 。國際水稻研究所進一步研究了水稻產量與溫度之間的關係後發現,晚上的最低氣溫每升高 1 °C ,水稻的產量便減少 10 %。

原本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會使得白天水稻的光和作用更有效率,產量增加,但當溫度與二氧化碳濃度同時都升高時,卻使得水稻產量減少,這是因為當夜晚溫度升高時,植物會花費比較多的能量進行呼吸作用,以致於白天的光合作用減少,稻穀因而減量。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家委員會( IPCC )預估,如果再不有效控制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氣體的濃度,下個世紀地球的平均溫度將升高 3.6 °C ,到時候水稻產量將減少一半。全球人口不斷增加,半數人的主食是稻米,因此水稻產量減少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科學家已經開始絞盡腦汁,想培育出耐熱的新水稻品種,來對抗愈來愈熱的地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