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的傳說(2000/02/01)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呵呵,一到過年,大人又要辦年貨、又要清潔打掃、忙上忙下可累壞了;但是小朋友又有新衣穿、又有許多東西吃、最重要的是又有紅包拿,可快樂得不得了啊!

過年除了可以到各遊樂區去好好地 happy 一下以外,爸爸媽媽常會帶著小朋友到親戚朋友家去拜年!當然啦,得準備些乖乖桶、高崗屋之類的禮物去送給對方的小朋友,可千萬別「兩串蕉」、「空手到」唷!^_^

咦!說到這裡,不知道各位營養可口……喔!不不不!是聰明伶俐的小朋友有沒有想過,這個拜年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不知道嗎?沒關係,今天維尼哥哥就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囉!^_^

根據民間傳說,很久以前,深山裡住著一頭兇猛無比的野獸,叫做「年」。「年」的頭和獅子一樣威武,身軀比大象還要壯碩,而且力大無窮,只要一聲怒吼,馬上山搖地動。這頭「年」獸平時在山中捕食百獸,還算安分守己,不會出來傷人,但是每到隆冬時節,百獸冬眠,山裡食物短缺,「年」就會從山裡頭出來,跑到人們居住的村落騷擾,不但會吃牲畜,還會吃人!

有一次,「年」剛從山裡出來,準備到村莊裡找食物,沒想到才來到村口,就遇見一個小牧童在放鞭炮玩,劈哩啪啦的聲響把「年」年嚇得趕緊躲開。才沒跑多遠,隨風飄來一件紅色的衣裳,「年」見到那鮮紅的顏色,又嚇得落荒而逃。一連受到兩次驚嚇的「年」,氣喘吁吁、驚魂未定,來到一戶人家的屋簷下休息,哪知門縫裡露出來的蠟燭光芒,又刺得牠頭昏眼花,於是跑回深山裡躲起來,再也不敢出來了!

於是,人們發現「年」有三怕:一怕聲響、二怕紅色、三怕火光。所以,每次到了「年」要出來騷擾的時候,家家戶戶便放鞭炮、貼紅紙寫成的春聯、並點起堆堆篝火,等到了第二天天亮了,確定「年」已經嚇跑、不會再來騷擾之後,大家便互道「恭喜!」,漸漸地就成了現在的新年及拜年的習俗了!

當然啦,上面說的都是來自民間的「傳說」,其實,「年」字的來源,可以從這個字的演變過程來看:

小朋友可以查一下字典,現在我們把「年」字放在「干」部裡頭,可是古代是把「年」放在「禾」部的,甲骨文中的「年」是「果實豐收」的意思。「年」的正式稱謂從周朝開始,而正式將「年」字定為歲首是在漢朝,到了南朝,則開始有了關於「年俗」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