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溼度

 

我們在氣象報告中,經常會聽到「台北市明天氣溫15到18度,相對溼度 70%」這樣的話。氣溫沒問題,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但是,這相對溼度是什麼玩意兒?還有70%又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Balloons.gif (6834 bytes) 空氣的溼度

大家都知道空氣是一種混合物,裡面含有氮、氧、二氧化碳等各種氣體,也包含了水蒸氣。水蒸氣的多寡,影響到空氣的乾溼程度,就叫做「溼度」。一般在氣象上表示溼度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絕對溼度,一種叫做相對溼度

現在我就分別來解釋一下兩個名詞的意義。


Balloons.gif (6834 bytes) 絕對溼度

小朋友知道「密度」是什麼嗎?水的密度是1,表示1立方公分體積的水,它的質量剛好是1克。我們把物質的質量除以它的體積所得到的商,就叫做這個物質的密度。

同樣道理,如果我們取某體積的空氣,秤一秤它裡面所含的水蒸氣的質量,把水蒸氣質量除以空氣的體積,所得到的商,就叫做「絕對溼度」。也就是說,「絕對溼度」相當於空氣中的水蒸氣密度

但是,就像我們不能在一杯水中無限制地溶解鹽巴一樣,空氣所能含有的水蒸氣也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加。當某一個溫度之下,空氣所能含有的水蒸氣已經達到最大量,再也沒辦法增加了,我們就說空氣中的水蒸氣已經「飽和」了!在這種情況之下,晾溼衣服是絕對晾不乾的,因為水分已經無法再蒸發到空氣中了。

空氣能含有多少水蒸氣,和當時的氣溫有關係:溫度越高,能容納的水蒸氣就越多。因此,到底空氣是乾燥還是潮溼,不但和空氣中所含的水蒸氣的質量有關,也和當時的氣溫有關。光由「絕對溼度」,我們並不能知道空氣是乾燥或潮溼,因此,氣象上比較常使用「相對溼度」來表示空氣的乾溼程度。


Balloons.gif (6834 bytes) 相對溼度

相對溼度」的定義很簡單,就是把實際的水蒸氣密度,拿來和該溫度下的飽和水蒸氣密度做比較。

打個比方,假設 25℃時,某體積的空氣最多可以容納100個水蒸氣分子,但是實際上只有50個水蒸氣分子,那麼,「相對溼度」就是(50 ÷ 100)× 100%=50%。這種狀況下,空氣還可以再容納 50個水蒸氣分子,因此,晾晒的衣服就比較容易乾了!所以,我們可以說空氣是比較乾燥的!

相反地,如果實際上的水蒸氣分子已經有 90個了,相對溼度是 90%,那麼,因為只能再容納 10個水蒸氣分子,溼衣服也就不容易變乾,因此,空氣就是比較潮溼的。


Balloons.gif (6834 bytes) 溼度與舒適度

相對溼度的最大值是100%,這種情況下,水分都不會再蒸發,溼掉的東西也不會變乾。對人體來說,最舒服的相對溼度是 60%∼70%,比這數值高,會覺得溼悶難耐(因為汗液不容易蒸發);比這數值低,則容易造成皮膚乾燥龜裂(因為皮膚水分容易散失)。

看完馬爺爺的說明,以後聽氣象報告時,注意一下相對溼度的高低,就知道明天的氣候是不是舒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