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林碧霞

 

 

 

竹子可以說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最欣賞,而且使用最多的植物,因為它生長得很快,分佈得又廣,算得上是人類所知最有貢獻的植物之一。如果沒有它,多數人的生活會完全改觀呢!尤其在東方,竹子因為取材容易,質輕而堅,所以和許多日常活動都有關聯;此外,從文學藝術欣賞的角度來看,更是大受觀迎。可以說,竹子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經濟作物。

小朋友,前一陣子在飯桌上有沒有嘗到甜美的春筍?春天溫暖多雨的氣候,正是筍出土的好時機。到了端午節,竹子就更受重視了,因為端午節的主角,就是用竹葉包的粽子,家家戶戶飄出的竹葉香,真是令人垂涎三尺呢!(右圖)下面我們就來好好的認識竹子這種經濟作物吧!

竹子:屬單子葉植物,是禾本科中唯一能長那麼高大的多年生常綠植物。世界上竹子的種類約有一千多種,寬度有粗有細,葉片也有大有小。

竹子的根:是從地下莖的節長出來的,很像老爺爺的鬍鬚,所以又叫做鬚根。

竹筍:竹子地下莖的節會長出芽,芽再長大就是筍了,所以竹筍其實就是竹子的芽。有些竹子在夏天長筍,如綠竹筍、麻竹筍,適合拿來煮湯或炒肉絲;冬天發芽的筍稱為冬筍,因為冬天天氣冷,大多數生物包括竹子都不容易生長,所以比較稀少,也比較貴。

竹籜(讀做ㄊㄨㄛˋ):竹筍外面有層層包裹、似葉又不似葉的構造稱為竹籜,它是用來保護幼嫩竹筍的,當竹筍長大成竹竿,籜自然就會脫落。(圖二、三)

圖二:竹筍由竹籜包裹著 圖三:長成竹竿後,竹籜就會脫落

竹竿:竹筍出土後,它的「腰圍」就不會再長寬,所以出土時的竹筍有多粗,將來的竹子就有多粗。竹子沒有形成層可以長粗,但是它的莖卻有明顯的節,節上有發達的生長點,讓它可以迅速長高。(圖四)

竹葉:是平行脈,葉緣有刺毛狀,所以如果摘葉片不戴手套,很容易被刮傷。拿來包粽子的竹葉,大都是綠竹和麻竹的葉。竹葉還可以用來製作竹葉青酒,或者農家必備的斗笠,用途相當廣泛。(圖五)

圖四:竹竿上有很明顯的「節」。 圖五:竹葉是平行脈。 圖六:看!竹子開花了!

竹子的花:跟稻子的花很像,結成的果實也和稻穗相似,叫做「穎果」。竹子不容易開花,可是一開花就是它壽命將盡的時候,在開花後一兩年,竹子就會枯死,所以竹子開花在中國民間是被視為不吉祥的。(圖六)

在生長特性上,竹子是在出土後三個月就成形的,在一年內都屬於新竹,竹竿上會有薄薄的蠟質粉末,第二年蠟質脫落,開始會有淡淡的蘚苔附著;第三年蘚苔便布滿竹竿表面;到了第四年,蘚苔顏色會變得更深。竹農便以此來判斷竹子的年齡,來決定是否砍伐利用。

有些人種竹子,並不是為了吃,也不是用來包粽子,而是因為欣賞它象徵的意義。不是有段話說:「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嗎?竹子的終年常綠代表著永恆持久;竹節空心卻能保持挺立,代表著虛心正直;而它即使飽受狂風暴雨的肆虐,也仍然屹立不搖,更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所以竹子在中國文學中,便被比喻為四君子(其他是梅、蘭、菊)與歲寒三友(其他為松、梅)之一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