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立渝

颱風、颶風、氣旋

颱風是發生在熱帶海洋上的劇烈風暴。世界上很多海域都有它的蹤跡,但是名稱並不一致。「颱風」是北太平洋西部包括南海的廣大海域,也就是太平洋靠亞洲這一面的稱呼法;美洲東方的北大西洋和西方的北太平洋東部海域,稱為「颶風」;印度洋上則被稱為「氣旋」。

風從那裡來

從電視氣象播放的連續衛星雲圖上看颱風的雲,是以逆時鐘方向旋轉,和低氣壓的氣流方向相同。因為颱風也是低氣壓,而且是氣壓很低的低氣壓。氣壓越低,颱風就越強,風亦越大。

颱風的風速是從外向內增強,外圈風速增強緩慢,內圈迅速加強,到中心附近達最強。氣象報告中表示颱風強度常說的「中心附近最大風速」即指這一圈的風力,再往內進入中心,卻是雲稀風靜完全不同的景象。這種現象和放掉浴盆裡的水相似,水流旋轉著由外向內流,從洞口流出,水流越近中心流速越快,中心呈中空。對颱風來說,即是颱風中心,又叫「颱風眼」。也就是衛星雲圖上看見的一個黑色的圓洞 (如右圖),越圓越清晰,就表示颱風越強,通常颱風強度達中度或以上的時候,才能在衛星雲圖上看見颱風眼。

颱風的等級

颱風分為三個等級,決定於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速,共分輕度、中度和強烈颱風。在強烈颱風內如風力達每秒六十七公尺或以上時,又稱超級颱風,但是未另分一級,仍屬強烈颱風範圍。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
公尺/每秒 相當風級
輕度颱風 17.2 ~ 32.6  8 ~11
中度颱風 32.7 ~ 50.9 12 ~ 15
強烈颱風 51.0 以上 15級以上

颱風的範圍大小不等,有小到半徑一百公里的小型颱風;有大到五百公里或更大的大型颱風。所謂範圍是指風速達每秒十五公尺(七級風)以上所圍的區域,也就是暴風圈或暴風範圍。氣象報告時看見的暴風圈都是一個圓,看起來均勻對稱,實際上風雨強弱分布絕不會這麼均勻,而是相當不規則。有時北方強,有時南方大;特別是有較強勁西南氣流的時候,在颱風的南方會有很寬廣的風雨區,使降豪雨的時間加長,颱風過後仍有豪雨發生。

雲牆和螺旋雲帶

通常颱風的風力在暴風圈內是以前進方向的右半邊較強、左半邊較弱。降雨的大小則由雲層的厚密而定。颱風中心周圍有一圈最厚的雲,如高牆般聳立,會出現最大風雨—─又稱「雲牆」。再向外就是一圈圈的雲,從水平方向由上向下看則是一條條由外向內聚合的雲帶,稱為「螺旋雲帶」。所以當颱風來時,一條條螺旋雲帶也到達。降雨在雲帶到時加強,過後減弱,出現一陣強、一陣弱的現象。不過降雨強度是越來越強,雲牆到時最強,然後突然減弱,就是颱風眼到了。平靜數小時後,風雨再度增強然後隨颱風的移去而漸減小,這種風雨的變化是一般情形。

臺灣因有高山的阻擋,有加強也有減弱的作用,使各地區出現的風雨強弱和時間早晚有很大的不同,並隨颱風經過時的路徑而有變動,又會受當時大範圍天氣形態改變,是相當複雜而多變化的。所以在颱風來襲時,我們一定要隨時注意氣象報告,聽氣象人員說明各種不同變動,這樣才能隨時應變,使災害減到最低限度。